新书《原来城市都有计划啊》出版
“公共设计应超越单纯的美学,成为城市的战略”
以设计造福社会,践行“弘益设计观”

校友张基民(艺术设计研究生院 工业设计专业 硕士课程)于本月10日出版了新书《原来城市都有计划啊》。书名取自电影《寄生虫》中那句“你果然是有计划的啊”台词,书中将城市视为一个会自行规划与执行的主体,而非单纯的环境。张校友表示:“作为我攻读城市规划学博士后的第一本著作,我希望书名中包含‘城市’与‘计划’两个关键词。借用大众熟悉的电影台词,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
 

城市会自行制定计划

▲ 本月10日,张基民校友(艺术设计研究生院 工业设计 硕士课程)出版了新书《原来城市都有计划啊》。ⓒ 张基民 校园
▲ 本月10日,张基民校友(艺术设计研究生院 工业设计 硕士课程)出版了新书《原来城市都有计划啊》。ⓒ 张基民 校园

“城市会自行制定计划”是什么意思呢?张校友解释道:“城市是由无数市民共同构成的巨大有机体,个人的计划会影响城市的运作,而城市的规划也会引导个人的生活。城市与人类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地改变与共同进化。就像当一家企业推出新产品时,我们会说‘那家公司果然是有计划的’,同样城市也可以被视为一个会自主制定计划的存在。”

书中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公共设计与城市美学”。他强调了构成城市的设计要素,如地铁导视系统、公交车站、以及公园长椅等,不仅能塑造城市的美学与文化价值,还能直接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张校友表示:“优秀的公共设计应当既具备惠及所有市民和城市空间使用者的普遍性,同时也要体现地区的独特特征与时代性。”

张校友将城市视为一个“教育的场所”。书中介绍了接受公共设计教育的学生如何通过学习提升对不同使用者的理解与对可持续性的敏感度。他解释了盲道、语音提示系统、低地板公交等设施,帮助所有市民无差别地使用城市空间。他表示:“设计是更接近感知而非知识的领域,而城市正是这种感官教育在日常中实现的空间。城市应在行政层面上进行规划,使市民能够接收并正确解读未经扭曲的感官数据。”

张校友强调道:“公共设计应超越美学层面,成为展现地域身份并创造经济性·社会性价值的城市战略。”他还指出,公共设计应持续地以“福利”的概念服务于所有市民,避免被扭曲为仅为特定群体或年龄层服务的设计。
 

 

通过设计让世界更美好,张校友的故事

▲ 张校友致力于通过公共设计和城市研究,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张基民 校园
▲ 张校友致力于通过公共设计和城市研究,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张基民 校园

张校友创立了“DesignLink(Cabinet)”,旨在打造一种能够代表自己的设计语言。他表示:“从问题意识出发,用设计寻找答案。”为了改善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他亲自申请专利并生产创意产品,使公司逐步成长。DesignLink的核心理念是将弘益人间与设计(Design)结合,提出“弘益设计观”的概念,即“用设计广泛造福世界”。他始终坚信,设计不应停留在美学层面,而应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并以此为信念践行着。

目前,作为设计研究所所长,他专注于公共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张校友表示:“城市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为了市民满意度的实践,而行政者的哲学也应当‘无噪音’。”他受到米歇尔·福柯、索绪尔、老子等思想家的影响,在项目中积极融入了“异托邦(heterotopia,现实中存在的‘另一种空间’)”元素,努力在城市空间中实现多样性与共存的意义。

张校友强调道:“设计是一种引导思想变化的反复营销行为。”他以木洞、狎鸥亭公寓和宜家(IKEA)品牌为例,说明连“不便”都可以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他表示:“当我们充分理解并学习那些由不便构成的城市设计后,就不再觉得它不便。那正是设计获得社会性共识的瞬间。”

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他认为“尊重地域性”是最重要的价值。张校友指出:“城市建设应当在保留原有地域传统的基础上,将其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之中。”他举例说,美国和加拿大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保留原住民文化的做法,“这种方式防止了城市历史的概念性丧失,并强化了无形价值。”此外,他还表示:“希望行政制度能够支持市民基于设计感知,自主解决问题。”他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位“具备设计感知力的城市规划解说者”。

最后,张校友表示:“《原来城市都有计划啊》是一部阐述城市如何自主规划并影响市民的新视角之书。希望读者能通过这本书,以有趣的方式理解设计、城市再生等要素所构成的城市运作原理。”

키워드

'한양위키' 키워드 보기 #SDG3 #SDG4 #SDG7 #SDG9 #SDG11 #SDG16 #SDG12 #SDG10 #SDG17 #장기민
저작권자 © 뉴스H 무단전재 및 재배포 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