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实用学风历史之上的汉阳独有的研究力量



迅速变化的技术革命时代!在迎来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今天,大学的研究方向是哪里?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汉阳大学,拥有着卓越研究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在80年的汉阳大学历史中找到答案。

距今80年前的1939年,汉阳大学的教育始于创始人的“通过技术教育建设富强的国家”之意,其精神继承了我们大学“实用学风"的教育理念。汉阳大学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研究和教育,其价值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下8位代表研究人员和他们的惊人研究成果,揭示汉阳大学将如何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建设环境工学系教授——金奇炫

开发去除大气污染物质技术


金奇炫教授改善了环境分析系统,并开发了相关的新材料,用于控制和管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和恶臭。苯、甲醛等是VOC的一种,是在驾驶、吸烟、烹饪饮食等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一级致癌物质。目前的空气净化技术大多具有清除粉尘的特性,在检测和清除这些致癌物质方面存在局限性。金教授开发出了结合金属和碳有机物的金属有机骨格体(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成功地吸附并去除了这些有害物质。另外,还开发了有效浓缩有害物质等样本的技术,同时分析环境部指定的22种恶臭物质,提出了新的空气质量诊断法。
 

计算机软件学部教授——金尙煜

开发比现有速度快40倍以上的图表大数据分析技术


金尙煜教授开发出了将图表大数据的分析性能与现有相比最大提高40倍以上的单机基础图表发动机“RealGraph”。在设计真图的过程中,金教授认为“现实世界的图表数据不是正规分布,而是幂级数法则分布(power-law degree distribution)"。(在Instagram等网站的社会连接网中,大部分用户只与少数用户发生关系,而极少数用户与众多用户发生关系是典型的幂级数法则例子。)
现有的图表引擎没有考虑到这种幂级数法则分布的特点,引发了工作量不均等分配的问题和效率低下的接近存储器问题,金教授反映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战略。其结果是,在处理大容量图表大数据时,RealGragh的性能比原来快最高44倍。因此,为了今后社会连接网分析、蛋白质结构分析等图表大数据的快速分析,有望被广泛应用。
 

电气·生体工学部教授——金善贞

比人体肌肉强40倍的人工肌肉


金善贞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多国研究组一起开发出了比人体肌肉最大能产生40倍力量的新型“外皮驱动(sheath-run)”人工肌肉。此次开发出的外皮驱动人工肌肉的性能比现有的人工肌肉的性能高出9倍,解决了过去人工肌肉受限的经济问题。摆脱了因现有生产价格高而难以商业化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利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尼龙及丝绸等商业用线,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商业利用价值。
 

能量工学系教授——宣良国

开发即经济由高容量的电池


宣良国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Cathode material)和新一代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是可以解决电动车致命的缺点——短路行驶距离和高价——的关键。原材料占电动汽车生产费用的60%,正极材料占原材料的44%。因此,减少正极材料成本可以使电动车价格更加大众化。要想不仅降低价格,而且提高电池容量,就必须增加镍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因热而下降稳定性和寿命的问题。即容量和稳定性及寿命呈反比例曲线。宣教授通过开发“整体浓度布局复合层结构正极材料(Ful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tructure,提高中心部位的镍含量,但越往表面越能提高锰含量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此拥有高容量、低廉、稳定的正极材料大量诞生,已经搭载在起亚汽车的电动汽车“尼罗EV”。
 

未来汽车工学系教授——鲜于明镐

开发自己驾驶的无人驾驶汽车


鲜于明镐教授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世界权威。今年3月,鲜于教授与LG U+一起世界首次成功实现了以5G为基础的市中心无人驾驶。这是5G无人驾驶汽车首次成功在布满普通车辆的拥挤城市道路行驶。鲜于教授组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尖端传感器和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为基础的人工智能(AI)。安装在车辆上的激光雷达(Lidar)、雷达(Radar)、相机等感应器感知周围情况,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AI)技术,不仅成功进行最基本的行驶,还自然地对应了前、后、侧方向车辆的变道。由于相关AI技术以深度学习为基础,通过持续积累、分析行驶道路、状况、变数等数据,继续自我进化。 
 

电气生体工学部教授——成台铉

提高将废弃的能源转化为电力的能量收集技术


成台铉教授主要研究的“能量收集技术(Energy Harvesting)”是将在产业现场被丢弃的振动能量(Vibration energy)和荧光灯的光能转换为传感器独立电流来源的方式。产业现场有各种各样的物联网传感器(以下简称IoT传感器)。由于大部分线路都是通过有线供电,所以安装地点有限。如果能制造出作为传感器独立电源源泉的“能量收集器”,就可以在多种场所使用IoT传感器。
成台铉教授研究组的能量收集技术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特别是具有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效果的压电能收集(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技术非常卓越。成教授表示:“汉阳大学拥有相当于目前世界最高值的0.58 mW/cm2(上海交通大学)16倍的9.38 mW/cm2记录,通过此次研究有望达到12 mW/cm2。”


 

能源工学系教授——李永茂

开发降低氢燃料电池价格至1/10的技术


李永茂教授作为分离膜(Separator)、二氧化碳分离(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燃料电池(Fuel Cell)、高分子材料(Polymer material)等高分子工学(polymer engineering)领域的专家,历任汉阳大学第14任校长,同时在科学专门学术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等,以“研究的校长”著称。李教授模仿仙人掌的水分维持功能,开发出了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隔膜。预计相关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大幅降低利用氢燃料电池的电动车价格。
氢燃料电池通过多层电解质膜(electrolyte membrane)产生的化学反应获得能量,而现有的电解质膜不仅有随着温度升高,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且还有着不能够维持化学反应所需的水分的问题。李教授模仿仙人掌开发了新的电解质膜,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利用该技术,氢燃料电池的价格将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因此,最终氢燃料汽车的价格也将最多降低30%。

 

融合电子工学部教授——张埈赫

开发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语音识别技术

张埈赫教授2017年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了不用连接网络区分声音识别声音的嵌入式AI(人工智能)音箱“Pluto”。韩国国内IT企业开发的AI音箱为了语音识别功能,需要连接云服务器,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网络延迟和保安问题。张教授应用了嵌入20万单词水平的大容量语音识别系统于硬件系统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为了在远距离环境中顺利地识别声音,开发了消除杂音的"beamforming技术"和注册的用户声音,过滤电视等杂音的“用户识别技术(Speaker recognition technology)”,还利用相关技术与全球IT企业进行了产学合作。张教授共同开发了三星的"Bixby"、现代汽车的"AI cator"和语音识别引擎、LG的"Q voice"、仁川机场向导机器人"Cloy"的引擎等,为了用声音自然控制所有机器的未来,不断进行着研究。
   
* 以上研究者以韩文顺序排列。

译 / 金玟周             global@hanyang.ac.kr
    저작권자 © 뉴스H 무단전재 및 재배포 금지